小麦市场最近火力十足,看涨情绪迅速升温。而促使小麦升温的主要有3件事:
一是干旱天气下,小麦减产预期增强。
但这充其量只是一个基础因素,因为现在市场也不是三岁小孩了,不是听风就是雨的时候了,所以仅凭着干旱减产小麦大肆看涨,这显然也不现实。
二是进口小麦预估大幅下调。
之前美国农业部预估2024/25年度,中国进口小麦的数量在650万吨左右,但是在4月份的供需报告中,将这一数字大幅调低,调到了350万吨,减少了300万吨。
而同比上一年度是多少呢?
1300多万吨,也就是说,本年度我国进口小麦预估比上一年度直接下降了超1000万吨。
虽然说进口小麦对国内小麦市场影响有限,但是这依然支撑了国内小麦市场的情绪。
而第三个原因就更直接了。
近日,有面粉企业发布通知,称将于六七月份采购2024年小麦,数量为10万吨。
也正是这个消息,使小麦市场再次炸锅了。
为什么炸锅?
前有减产预期,后有进口下降,本来看涨情绪就蠢蠢欲动,突然又来个10万吨的收购大单,小麦还能坐得住吗?
显然根本淡定不了。
那么,问题来了,该怎么来看待这件事呢?
这事吧,看似凶猛,但是冷静细想,其实也并不在意料之外。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说时间。
六七月是什么时间?
正是新麦刚收获的时候,而新麦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受晚熟期的影响,新麦不能马上大量使用,所以这时候市场依然要依赖陈麦。
第二,今年和往年不同,早就有库点提前采购新麦了,这也相当于变相给新麦划定了价格区间。
换句话说,只要新麦有价,那么陈麦也就有价。
不会再像往年那样,新陈交接的时候猜来猜去,搞得人很紧张。
所以企业提前宣布采购陈麦就有两个好处:
一个是稳定成本。
新麦如果减产较多,那么麦价必然会上涨,提前锁定陈麦就相当于锁定了成本。
而如果新麦没有减产,那么以现在储备库收购新麦的行情来看,也依然不会亏。
另一个好处就是避免了新麦受晚熟期影响没法大量使用,而大家又都去抢陈麦。
所以这么看,这事儿也就不意外了。
但是呢,我们也从中嗅到了一些信号:
第一,市场对于新麦预期其实并不高。
市场对于新麦的预期不一定是产量,而很可能着眼点是质量。
去年小麦是量质双增,而今年小麦受干旱影响,是否减产还是未知,但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期遭遇干旱,其质量大概率也要弱于去年,这也是为什么市场对于优质麦的需求特别高。
比如,近日就有企业对优质小麦大幅提价,涨幅达到了4分。
第二,小麦市场大概率是雷声大雨点小。
市场上叫卖声最高的往往东西不一定真的好,太一致的呼声往往会令人存疑。
当前小麦就有点这个意思,小麦减产之声震天,而且动辄减产幅度就说达到一半什么什么,听起来的确恐慌。
但产情这事还得看老天爷,至少目前来看,小麦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并没有改变。
而且看看轮换小麦的投放就知道了,动辄都是十几万、几万吨的大单,说明什么?
说明小麦供应并不紧张。
而现在的市场情绪过于激烈,很明显是在提前透支后续的行情,以往买事实卖预期的事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