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消息,中国农业农村部高层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将于本周前往巴西举行会谈。
在关税战的背景下,这一会谈并不意外,甚至是顺理成章。但大家关心的是,这次会谈,究竟要谈什么呢?
其实就是两件事:一件是如何继续深入推进中巴的贸易合作问题;
另一件就是中美贸易摩擦后,如何解决美国关税遗留的缺口问题。
第一件事,即便是没有关税战,也会如期推进。因为这两年,中巴贸易合作非常密切,并且进展十分迅速。
比如,2023年巴西玉米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对华出口,并且就在当年就成为了中国进口玉米的第一来源,并且也是凭借着庞大的对华出口,巴西玉米出口在当年也超越了美玉米,成为全球玉米出口最多的国家。
合作得非常愉快,显然就要继续推进,争取更上一层楼。上楼的农产品除了玉米以外,当然还有许多,比如牛肉,比如大豆等。
第二件事也是迫在眉睫。所谓美国关税留下来的缺口,其实主要就是指大豆,因为其他农产品相对来说影响较小,但大豆不同,我国对大豆的进口依赖较大,所以这个缺口重点就是大豆。
而事实上,中国已经在行动了。就在上周,中国买家先后买了400多万吨大豆,购买力相当惊人。而且根据预估,二季度中国进口大豆的到港量可能会达到3300万吨,其中主要就是巴西大豆。如此强大的购买力也使巴西大豆精神焕发,在大豆集中收获的时间价格不仅没跌,反而还上涨了。
所以,巴西当然也更要抓住这个机会,积极与中国会谈,扩大贸易出口。所以这次的会谈并不简单,因为它很可能将改变全球的贸易格局。比如,就以大豆为例。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即将被重塑。
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最大的出口国进一步紧密合作,使得全球大豆贸易流向重塑,美豆市场不断收缩,话语权不断减弱,而巴西大豆逐渐成为全球大豆的中坚力量,甚至有望成为新的全球大豆定价中心。
而显然不止大豆,包括巴西的玉米、牛肉等出口也有望大幅提升,进而使得巴西在全球农业领域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其次,全球区域化合作不断深化。中美博弈影响不断外溢,就像当初的疫情以及俄乌冲突一样,使全球各国人人自危,都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进口国想办法扩大进口来源,出口国则想办法扩大出口目的地,区域合作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合作加深。比如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出口增加,俄罗斯也积极与中国展开深度合作,逐渐形成了一个不依赖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圈子。这对全球经济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而且这场变革最大的意义在于,这种改变和产品的牛市熊市不一样,它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个商品有牛市也有熊市,并且来回转换,但是这种贸易格局一旦转变之后就不会再恢复如初,而随着贸易格局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挑战,同时也会带来机遇。
中国将赴巴西会谈,重点要谈什么?2件大事!
2025-04-19 11:18 来源:新农观 浏览: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