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高额关税后,尽管对华出口面临归零的威胁,但CBOT大豆价格仍逆势上涨,中美关税大战的上周,CBOT大豆价格周度上涨近7%。
归根到底反常现象的背后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全球需求转移:东南亚填补中国缺口中国对美豆进口归零后,东南亚市场成为关键替代者。2025年1-2月,美国对印尼、越南等国的出口量同比激增40%,相当于分流了原本对华出口量的30%。
东南亚国家因人口增长与养殖业扩张,大豆年进口需求增速达12%,形成稳定增量市场。数据佐证:2025年4月,美国对东南亚大豆出口量达180万吨,创历史新高。 印尼大豆压榨产能扩张至年处理600万吨,较2020年翻倍。这种结构性转移表明,美国大豆并未因失去中国市场而陷入过剩,全球需求多元化缓冲了单一市场冲击。
二、美元贬值:货币变量重塑定价逻辑美联储2025年二季度意外降息,导致美元指数单周下跌1.8%,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获得支撑。历史数据显示,美元指数每下跌1%,CBOT大豆平均上涨0.7%。当前美元走弱直接降低非美国家采购成本,刺激新兴市场补库。
市场反应: 4月第二周,投机资金涌入农产品期货,CBOT大豆未平仓合约增加8%。 巴西雷亚尔对美元升值2%,进一步削弱巴西大豆价格优势。美元贬值不仅推高美豆名义价格,更吸引资本流入商品市场对冲通胀风险。
三、南美供应链瓶颈:丰产难抵物流僵局尽管巴西大豆产量达1.7亿吨,但物流瓶颈导致实际供应受限。桑托斯港船舶等待时间延长至25天,升贴水报价飙升至200美分/蒲式耳,相当于每吨成本增加54美元。
同时,阿根廷产区霜冻导致单产预估下调3%,全球库存消费比回落至19.03%。关键矛盾: 巴西4月实际出口量仅完成预期的65%,港口拥堵导致日均装运量下降30%。 阿根廷霜冻影响200万吨产量,相当于全球月消费量的2.5%。市场意识到南美“纸面丰产”与“实际到港”存在落差,推动美豆价格修复。
四、美国种植收缩:供给端主动调整美国农民通过减少播种面积对冲价格下跌压力。USDA预测2025年美豆播种面积降至8349万英亩(五年最低),同比减少4%。玉米/大豆比价升至2.8的历史高位,刺激农户转种玉米。
影响传导: 若种植面积缩减兑现,2025/26年度美豆库存消费比将降至6.5%,接近2012年干旱水平。 期货市场提前交易减产预期,远月合约涨幅(4.5美分)显著高于近月(0.4美分)。供给收缩预期直接支撑期货价格,形成“越跌越减产”的自我强化循环。
五、金融衍生品:空头回补与技术共振市场情绪逆转触发程序化交易与空头平仓。CBOT大豆7月合约在1037美分形成双底,RSI指标脱离超卖区间,吸引量化资金入场。
同时,做多中国豆粕期货、做空美豆的跨市场套利策略收益率达18%,平仓潮加速空头回补。
资金动向:4月第二周,基金净空持仓减少1.2万手,投机性卖压释放。 期权隐含波动率(IV)从30%降至25%,市场恐慌情绪消退。技术面与资金流向形成共振,放大价格反弹幅度。
CBOT大豆逆势上涨的本质,是全球化市场对政策冲击的再平衡:美元贬值提供货币支撑,南美物流瓶颈制造供给焦虑,美国种植收缩重塑远期预期,金融工具放大波动弹性。美国农民,失去中国市场虽痛,但东南亚需求崛起与供给侧调整提供了缓冲带。
美豆为什么在高关税下逆势上涨?
2025-04-19 11:29 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浏览: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