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综述 >> 正文
树立大食物观,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日期: 2025-01-09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6069  双击鼠标滚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和实体产业要以自己为主,这一条绝对不能丢。”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一幕在古今中外反复上演。历史上,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国家因此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粮食安全从来都是头等大事,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随着自然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在未来一段时期,现有产需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需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树立大食物观,是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我国资源禀赋约束、实现食物供给可持续的重要保障。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为新时代保障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

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全国最大粮食主销区,广东全力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坚持以大食物观为引领,积极探索加强粮食安全保障现实路径。广东目前粮食产量达近10年较高水平,地方储备粮规模和成品粮储备规模均居全国第一,粮食仓储企业完好仓容连续7年保持增长,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同时也要看到,受耕地资源禀赋不足、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等因素影响,广东粮食稳产压力较大、增产空间十分有限,而随着人口规模持续增加,全省粮食消费呈现刚性增长。地少人多的省情粮情,决定了广东粮食产需矛盾将持续,粮食安全保障任务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坚持藏粮于地,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又要坚持藏粮于技,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大力实施“粤强种芯”工程,进一步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更好推动粤种振兴“量质并进”,通过品种的改良、农田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农作技术的进步,保障粮食生产增产增收。同时,还必须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设施农业要食物,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微生物等产业发展,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不断完善食物供给“大体系”。

当前,粮食采收、储运、加工、销售、消费每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跑冒滴漏”,有的情况还相当严重。据有关机构估算,每年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2.7%,约9200亿斤,若能挽回一半的损失,就够1.9亿人吃一年。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近年来,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不断强化农业生产环节节约减损、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保障、加强粮食运输环节减损、推进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推动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以更大力度调度和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众多风险挑战中,粮食安全问题是底线中的底线问题。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大食物观,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免责声明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534-2220168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1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9900-656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cnmfnet@126.com
 Copyright © 2004-2020 CNM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法律顾问:金延峰律师(手机:13953449218)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