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综述 >> 正文
中国农科院小麦产业专家团:苗情长势总体正常 局部应加强抗旱防寒工作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日期: 2025-02-10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阅读: 6773  双击鼠标滚屏

1月15日至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专家团联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组建科技小分队赴主产麦区小麦生产重点省份,下沉一线调查苗情、墒情、旱情和病虫情,推动田间管理技术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小麦安全生产。黄淮海小麦越冬前一二类苗占比达85.6%,比常年多1.5个百分点;三类苗比常年少1.3个百分点;旺长苗比常年多2.2个百分点。苗情长势总体正常,得益于秋播时墒情好、措施到位、播种质量高,并且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局部区域存在土壤缺墒,加之寒潮来临,冻害风险增加,条锈病、茎基腐病零星见病发病,应加强旱寒病虫情监测,落实技术措施。

一、主产麦区局部初露旱相

京津冀一带、河北省中部和南部、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中部和北部、安徽省北部的部分地区0~6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55%,处于中度干早等级。河北省秦皇岛、唐山、保定部分地区相对干旱略重。江苏省旱区占比不足10%。陕西、四川、山西、新疆等地局部区域表土层3~5cm已形成干土层,有的要超过5cm。暖冬导致局部小麦继续缓慢生长,较常年叶龄多0.5~1片叶,根系数量和长度均有小幅增加。1月26—28日黄淮海将迎来一轮寒潮天气,大部门地区出现降雨降雪,为部分受旱麦田带来有效降水。大部分旱区麦田需根据苗情和雨雪量情况适时灌溉保障冬小麦顺利越冬。

二、田间管理主要技术措施

(一)科学灌溉

浇灌冬水宜在气温开始回升日均温≥3℃,无霜冻无露水的“夜冻日消”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进行,水量不宜过大,切忌大水漫灌造成麦根“凌抬”,以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防止遇低温而形成冰壳,致使植株地上部受冻。

(二)看苗管理

旺长麦田、墒情适宜或过多的麦田可不冬灌,可适时镇压或耱麦,促根下扎,控旺转壮,踏实土壤,增温保墒,抗旱防冻。弱苗麦田可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或磷酸二铵5~7公斤,防止春季脱肥,确保苗壮蘖大、安全越冬。

(三)镇压耱麦

坚持“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轻不压重”原则,在晴好天气的中午前后进行,整地质量差、土壤悬虚的地块可适当增加镇压强度,土壤质地黏重、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应适当降低镇压强度,土壤封冻、有露水、已处于或接近拔节期的麦田不宜镇压。

(四)肥料运筹

对于基肥中未配施尿素或因旱黄苗的麦田,应结合浇灌冬水后每亩增施5~10公斤尿素,促进麦苗出叶、分蘖等生长;对基肥中虽配施了尿素但目前秸秆还田量大、茎孽不足的麦田,可浇灌后每亩追施5公斤尿素,促进分蘖苗期转化升级。

(五)防冻管理

要密切关注雨雪降温过程,及时采取覆盖、追肥、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防冻保苗技术措施。

(六)禁止啃青

麦田畜禽啃青会破坏地上部茎叶、伤口外露,甚至连根拔起,缺苗断垄,尤其是有旺长趋势的麦田,更会造成物质的过多消耗,削弱麦苗长势。干土层较深还会加重根部伤害,严重时会导致麦苗死亡。

(七)病虫管理

此次寒潮后,温度回升,要注意监测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和地下害虫、麦蜘蛛、麦蚜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早进行药剂防治,控制病虫发生蔓延,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免责声明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534-2220168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1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9900-656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cnmfnet@126.com
 Copyright © 2004-2020 CNM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法律顾问:金延峰律师(手机:13953449218)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