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粮食市场新鲜事频出。
比如玉米,虽然说年后玉米看涨预期较高,但是这么个涨法也有点超出市场预料,毕竟现在是什么时候?
正是传统要命的地趴粮的时间啊。
再说豆粕,那就更疯狂了。
不仅仅是上涨,而且是冲天大涨,短短几天时间,就从3000出头的位置飙升到了3700至3800,你说疯狂不?
小麦就更有意思了。
小麦倒是没像玉米和豆粕那样一直涨,但是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那就是小麦拍卖成交不断走高,而小麦采购成交却频频走低。
这与前两年明显是反了嘛!
大家好,我是老粮,今天聊一聊小麦。
年后小麦有一大压力,一直被市场视为是洪水猛兽一般的存在,那就是储备小麦的拍卖。
这也不是乱说,因为从前两年的情况来看,正是储备小麦的疯狂拍卖,把小麦的价格拉的是一低再低。
当然,这是有背景原因的。
因为前几年,小麦受玉米大涨的影响,开始大量进入到饲用领域,于是小麦需求大增,也就拉动了麦价大涨。
最高的时候涨到了1.6元/斤以上,甚至是1.7元/斤。
但是随着生猪产能持续去化,对饲料的需求减少了,小麦作为饲料替代也就减少了,需求这么一骤减,小麦市场一下就承接不住了。
于是,就供大于求,麦价下跌。
这个时候又赶上储备小麦的拍卖,有的企业着急,为了快点
结果,麦价就是一跌再跌。
而到了今年呢,市场还是老样子,4个字:供大于求。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全球经济都不景气,宏观大背景限制了整体的大环境,再加上玉米大跌以后,小麦就更进不去饲料领域了,所以小麦市场的供大于求是比较明显的。
而每年的春节后,就又到了储备小麦轮换的时候,所以可以说和前两年一样,压力山大。
但是今年这个现象就挺奇怪,拍卖不仅没形成什么威胁,反而还出现了溢价成交,而采购呢,反而倒冷清了。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夭。
小麦的这种反常,我认为不会是常态,或者说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现象。
为什么呢?
还得回到供需上来。
小麦供应基本没什么变化,去年丰产增收,结转也高,再加上储备轮换,这个量级比去年只多不少。
而需求呢,也没啥明显起色。
虽然都认为今年玉米要上涨,小麦就有望重回饲料市场,但即便是重回,也不是现在就重回,那也要等到下半年以后了。
而现在小麦的需求就还是面粉,而年后本来就是面粉需求的淡季,所以寡淡得不行。
那小麦为啥还涨了呢?
我觉得主要还是情绪给拉涨的。
这就好比有个成语叫疑邻偷斧,张三家的斧子丢了,他总觉得是邻居偷的,于是怎么看邻居都觉得这个邻居像个小偷。没过几天,张三的斧子找到了,原来是他自己没放好,结果再看邻居,觉得怎么看都不像个小偷了。
所以,有时候这个情绪的影响不能忽视。
那小麦是什么情绪呢?
一是盼涨心切。
玉米涨了,小麦也必然看涨。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市场情绪使然。因为玉米和小麦一直是互为顶底,而且具有很强的替代关系。
所以随着玉米的持续上涨,小麦的看涨也是必然心理。
再加上经过两年的下跌,小麦已经跌到了1.2元/斤以下了,市场见底的心态也很浓。
二是政策托底。
除了情绪以外,政策面对小麦也是频频出招。虽然说不如玉米那样力度大,但是去年小麦也开启了增储,这倒是许多年来的头一回。
而且最低收购价小麦也上涨了,尽管涨得不多,但是可以看出政策面给小麦托底的决心,这反过来也更加坚定了小麦市场的见底情绪。
三是麸皮带动。
最近豆粕像是吃了九头牛一样,涨劲十足,谁也拦它不住。
豆粕一涨,也带动麸皮的需求也变多了,麸皮又是面粉加工的副产品,所以对面粉也是利好,对小麦也是利好。
所以,小麦就这么一来二去的被拉涨起来,但是还是那句话,现货市场承接不住,所以就表现为涨跌互现了。
而随着后续购销拉开,储备小麦继续投放市场,小麦还得继续承受,所不同的是,再往下的空间确实有限了,所以小麦更多是在1.2元/斤的附近来回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