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粮节奏加快,余粮压力骤减
售粮进度来看,截至2月底,黑龙江售粮进度超七成、吉林超六成、辽宁达到八成、内蒙古接近七成、华北整体也接近七成,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快了1-2成。据卓创数据显示,产区余粮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钢联数据也表明余粮比去年少四分之一。这意味着市场上的余粮出售压力同比大幅下降,供应端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3月份地趴粮上量的压力预期越来越弱,为玉米价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库存虽不低,压力预期却不大
深加工企业端,当前玉米库存处于往年同期相对中性水平,但高于去年同期。按照惯例,3月份左右,随着基层粮源迎来最后一个售粮高峰,深加工企业通常会开展建库活动,然而今年情况特殊,地趴粮前期出粮较多,剩余量少,使得深加工企业的后续能建立起来的库存预期并不高。为保障原料供应,企业采购意愿较强,近期产区深加工玉米报价上调20-50元/吨。港口库存来看,南北港口谷物库存处于往年同期最高水平。受期货盘面上涨带动,港口玉米价格近期上涨50-60元/吨。虽然港口库存压力表面上较大,但据悉合同粮占比较高,且由于产区余粮少,深加工企业提价收购,使得港口库存的实际压力有限,并未阻碍价格上涨。
小麦替代价差稳定,替代作用有限
在市场替代关系上,小麦与玉米的替代情况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小麦饲用替代玉米豆粕的优势价差在50元/吨左右,虽然玉米价格再涨,但小麦价格也在抬升,这使得小麦的替代优势未能扩大,对玉米的替代量较为有限,小麦目前仅是初具替代优势,尚未对玉米价格构成明显的拖累。
宏观事件提振情绪,盘面借机上行
宏观层面,美国再次对中国加征10%关税,我国的反制措施涉及多种农产品。其中对于玉米方面,我国政策上对玉米进口收紧已接近一年,月度进口量很少,美农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从2024年9月份美玉米新年度开始至今,对华玉米出口累计仅3万吨左右,数量极低,因而实质影响相对有限,高粱方面我国对美高粱进口依存度较高,加征关税带来的高粱进口数量下降相对利多国内玉米市场,不过我国从去年八月份也已经对高粱进口有所收紧,影响程度有限,但关税事件对盘面的情绪还是有明显提振的,带动农产品板块整体上涨,而玉米自身基本面向好,但前期因盘面高升水,导致价格缺乏新的上行动能,本轮美国加税“搅局”正好给了玉米盘面新的上行情绪推动。但本轮玉米盘面能冲到多高,仍要看现货市场涨幅的配合程度以及情绪端事件的扰动强度,中长线策略上仍是以逢低布局多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