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豆粕价格‘雪崩’背后:关税、供应与需求的三重绞杀
日期: 2025-03-14   来源:粮信粮油信息网  阅读: 5594  双击鼠标滚屏
 自3月4日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后,豆粕现货市场价短暂冲高,便进入了持续下跌状态,近两日跌幅明显加大。恐高必跌也好,利空出尽也罢,市场分析层出不穷,主要原因都逃不过以下几个方面。

 豆粕现货市场参考,截至3月12日,国内主要地区油厂平均报价在3517元/吨左右。其中山东地区在3400元/吨,华东地区报3450元/吨,大连地区3560元/吨,天津地区3540元/吨,广东地区3470元/吨。  

 关税博弈:政策扰动带来市场焦虑 
 

 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中国随即对美大豆等农产品实施反制关税,导致美豆出口前景承压,CBOT大豆期货连续下跌。尽管市场此前因关税预期一度推高豆粕期货价格(3月3日主力合约突破3000元/吨),随着政策落地,投资者担忧美豆进口成本上涨可能加剧国内供应紧张。然而,美豆销售窗口即将关闭,中国转向巴西大豆的采购力度加大,稀释了美豆关税的短期冲击。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装船的巴西大豆出口溢价飙升(帕拉那瓜港口溢价较一周前上涨70%),后期中美互访对关税的影响也未可知,更是加剧了市场对后市行情的焦虑心理。

  大豆到港:供应压力集中释放  巴西大豆丰产预期逐步兑现,2024/25年度产量预计达1.69亿吨,收割进度加速。据CONAB统计,截至3月9日,巴西大豆收割率为60.9%,上周为48.4%,去年同期为55.5%。其中马托格罗索州为90.5%。若后期到港顺利,随着物流效率恢复,3月下旬起巴西大豆到港量渐增,国内港口库存压力或将显著上升。

  此外,巴西农户因雷亚尔升值和运费上涨挺价意愿强烈,贴水报价坚挺,进一步挤压国内油厂利润。  

  国内市场:供需错配与成本坍塌  供应端宽松:油厂开机率近期维持在45%~50%,豆粕上周压榨量虽仅有150万吨左右,但库存仍维持在60万吨左右。市场预期3月大豆到港量在400~550万吨,但4~5月到港量或达到月均1000万吨以上,预期供应由紧转松,市场担忧供应过剩风险加剧。需求端疲弱:春节后养殖需求进入淡季,饲料企业2月底前大多已补足3月头寸,目前刚需补库为主。生猪价格低迷抑制养殖户补栏意愿,叠加饲料配方优化(豆粕占比下降),需求支撑进一步弱化。  

  国际联动:南美丰产与全球宽松格局  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维持4900万吨,叠加巴西创纪录产量,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为1.214亿吨,供应宽松格局持续压制国际豆价。此外,美豆新作种植面积预计缩减至8400万英亩,但短期内南美供应主导市场,美豆价格反弹乏力,难以对国内形成成本支撑。  

 综上所述,短期内,豆粕价格偏弱震荡运行,是政策扰动、供应预期与需求疲软共振的结果。尽管短期利空主导,但产业链需关注大豆到港节奏与工厂停机炒作的转折可能性。对于养殖企业,保持安全库存,优化采购策略,将是抵御价格波动的关键。
免责声明
1、本网部分信息属于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内容! ※本网联系电话:0534-2220168

工信部备案号:鲁B2-20041020-1 版权所有   德州博维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客服电话:400-9900-656    传真:0534-2220102    邮箱:cnmfnet@126.com
 Copyright © 2004-2020 CNM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网法律顾问:金延峰律师(手机:13953449218)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