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回,玉米又涨了,而且还是全面上涨,即山东、东北又联手上涨了。
而且这回不仅是玉米涨了,豆粕也突然大涨了150元/吨,“饲料双王”同时上涨,这确实令市场有点兴奋。
虽然都是涨,但是涨和涨也不一样,不仅玉米上涨的逻辑和以往不同,而且豆粕和玉米的上涨逻辑也不同。
那我们就来说说,哪儿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这回豆粕也好,玉米也好,上涨主要是受中美二轮博弈的影响,因为这确实超出市场预料了。
根据市场之前的猜测,中美贸易摩擦必然要发生,但规模和影响大致和上一次差不多,或者说略有升级。
但是从双方第二轮较量来看,美国宣布所谓的对等关税以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累计加征幅度达到了54%,而中国对等反制以后,对美玉米和大豆加征的关税也分别达到了49%和44%。
以这么高的关税来说,基本就等同于告诉大家,美玉米和美豆我们不要了。
而不进口美玉米以及美豆,我们也有其他的替代,也就是南美玉米和南美大豆,可以完全补上这个缺口。
到此为止,两者还是一样的,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回美国不光是针对发动关税战,而是对其他国家也发动了关税战。
所以,其他国家的反应以及可能会采取的措施,也会间接影响到我们的进口,确切地说,是影响到我们的进口成本。
这一点,玉米就和豆粕完全不同了。
比如说豆粕,我们对进口大豆的依赖非常高,不管是美豆还是南美大豆,每年的进口量级基本没有太大变化,甚至还在增长。
但是美国对其他国家也发动了关税战,如果其他国家也同样反制美豆的话,那么意味着,也将要寻求美豆的替代,那么这个替代很大可能也是南美大豆。
国际市场对于南美大豆的需求大增,所以会推动南美大豆价格上涨,进而也增加了我们进口大豆的成本。
所以,这才是豆粕为啥突然暴涨的关键。
而玉米的逻辑就不太一样。
一是美玉米最大的买家墨西哥,并没有宣布对美国反制,而且依据美墨加协定,美玉米出口到墨西哥是免税的。
而其他国家虽然也有购买美玉米,但是规模不大,远不及墨西哥,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即便其他国家也对美玉米加征关税,但影响有限,所以全球玉米市场基本面动荡不大。
二是我们对进口玉米的依赖已明显下降。
这和大豆不一样,我们即便不进口美豆,也要大量进口南美大豆,数量不会减少。
但是玉米的进口量是可能直接减少的。
从数据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的进口玉米数量仅有18万吨,而去年同期是多少?
619万吨。
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降幅达到了97%。
而且根据市场多方预测,今年我国的进口玉米很可能会缩减到配额范围以内,也就是720万吨以内。
所以即便国际玉米大涨,对国内玉米市场也影响有限,国内玉米行情的波动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内的供需。
再说回到国内的供需,就又是车轱辘话了,至少目前这个阶段来看,玉米的供应是宽松的。
深加工和饲料企业都不积极,多维持刚需库存,再加上小麦替代近在眼前,而粮权转移以后,博弈才刚刚开始,贸易主体手中库存充足,怎么看也支撑不了玉米的突然大涨。
所以,虽然玉米再次全面上涨,主要还是情绪面推动的,但供需支撑比较弱,所以估计也撑不了多久,玉米还得继续磨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