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1日,美国对华征收关税累计达到145%,我国迅速反制,将美国商品关税提高到125%,后续美豆进口空间基本关闭。与2018年相比,此次加征关税对我国进口大豆和国内豆粕市场的影响有哪些不同?
自4月2日美国宣布实施“对等关税”以来,中美关税摩擦迅速升温。
尽管最新消息显示,美国已对大多数国家额外关税暂缓加征90天,在此期间实行基准关税10%,但对中国关税政策仍保持强硬。
截至上周五,美国对华征收关税将累计达到145%,而中国对此坚决反对,并迅速对美国商品进行关税反制。最新消息,我国将美国商品关税提升到125%,后续美豆进口空间基本关闭。
在此背景下,笔者基于国内外大豆及豆粕的供需格局,并结合过往中美贸易摩擦的经验,对豆粕后市行情进行展望。关税升级冲击美豆出口新作种植仍存下滑预期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进口大豆来源国,2024年进口美豆占比约为21%,而中国是美国大豆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国,2024年美豆出口到中国的占比超过50%。
此次我国对美关税反制措施,将显著削弱美国大豆对中国的出口前景,同时有利于后续巴西大豆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回顾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历程,从最初的关税博弈到最终达成贸易协议,整个过程跨度长达两年,期间包括双方关税加征与反制措施的落地、贸易摩擦的升级以及谈判协议等环节。
在上一轮贸易摩擦中,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幅度在25%左右,中国对美反制基本上加征幅度也在10%~25%,其中对美大豆关税累计最高33%。
与2018年相比,2025年以来的中美关税摩擦更为激烈。目前新一轮关税升级后,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累计幅度已达到145%。而我国对美反制关税达到125%,在此基础上,我国进一步声明,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根据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的经验,关税政策的影响往往在实施落地阶段最为显著。在当前中美关税升级落地后,政策加码的刺激在边际减弱,后续关注点转移至中美在何时以及以什么方式去协商和博弈。尤其在后续美豆新作播种生长期间,政策变化将对远期美豆出口预期有着决定性影响。
对于美豆而言,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大豆出口和种植面积受到的冲击较为显著。由于上一轮关税加征主要集中在2018/2019年度美豆种植生长后期,对2019/2020年度的种植面积影响较大。同时,美豆出口量在上一轮贸易摩擦期间也明显下滑。
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显示,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美豆分别出口17.5亿蒲式耳和16.8亿蒲式耳,较2017/2018年度下滑17%~20%,其中对中国出口占比从62%降至28%~49%。当前,2024/2025年度美豆出口已进入尾声,此次中国反制措施对本年度美豆出口的实际影响有限,但更多地对长期出口预期带来情绪冲击,并进一步打击新季美豆的种植意愿。
根据3月底USDA发布的种植意向报告,美豆种植面积预计同比下降近4%,至8349万英亩。由于该报告的调查主要基于3月前两周的情况,因此,当前中美关税摩擦的升级可能对美豆种植意向产生进一步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CBOT大豆价格已明显跌破种植成本,后市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
基于中美关税冲击的影响,美豆种植面积可能进一步下滑,再加上未来天气因素的炒作,CBOT大豆价格的底部支撑将逐步显现。南美大豆市场供应充足巴西升贴水预期将走强近年来,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张,单产潜力持续提升,使得南美大豆在全球大豆供应中的占比逐年上升。
USDA数据显示,2024/20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40.17%,而2018/2019年度仅为33%。此外,近两年巴西大豆出口量已突破1亿吨,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58%,全年供应窗口也有所延长。截至4月3日,巴西大豆收获进度已完成87%,快于近年同期水平。
目前市场对巴西大豆整体产量预期维持在1.67亿~1.7亿吨之间。阿根廷3月以来降水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干旱损失,但近期产区出现霜冻天气,产量仍存在不确定性,市场预估其产量在4800万~4900万吨之间。
总体来看,2024/2025年度南美大豆丰产格局持续兑现,二季度全球大豆供需预计维持宽松状态,国际大豆价格上行空间仍受限。升贴水方面,随着中国宣布对美国实施关税反制,巴西近月船期升贴水快速反弹近40美分/蒲式耳。
未来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将使中国进一步加大对巴西大豆的采购力度,从而提升南美大豆的议价能力,并支撑其升贴水价格。
但从时间来看,目前巴西新作销售进度约46%,略快于去年同期,但整体销售仍面临一定压力。此外,随着美国暂缓其他国家“对等关税”,一定程度上减缓美豆利空情绪,CBOT大豆价格反弹也将限制巴西升贴水走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