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下旬后,华北地区供需博弈进一步加剧,贸易商腾库需求与下游采购疲软形成拉锯,叠加全国层面的多空因素交织,玉米行情将如何演绎?本文结合供需基本面与市场情绪,解析4月下旬玉米价格走势。
当前市场回顾:情绪面刺激下的“昙花一现”
清明节后,中美贸易政策调整成为短期行情的主要推手。主产区贸易商挺价心态升温,华北及东北深加工企业因到货量减少而提价收购,推动玉米价格小幅上涨。
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全国玉米均价约2120元/吨,较清明节前累计上涨20元/吨。其中,华北地区主流价格涨20元/吨,东北港口价格涨20-40元/吨,带动东北市场价格上涨20-30元/吨。
多空博弈加剧,窄幅震荡或成主基调
随着中美贸易博弈带来的情绪面支撑逐渐消退,市场供需将重回供需基本面。进入4月中下旬以后,利多利空同时存在,在多空博弈加剧之下,玉米市场窄幅震荡或成主基调。利多因素方面,中美贸易博弈和贸易商收购成本支撑玉米价格。
首先是中美贸易博弈的“情绪溢价”依然是扰动市场的主要因素。中美互加关税的短期冲击虽未改变国内玉米供需格局,但情绪面影响不容忽视。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玉米占比15.2%,若后续进口量进一步收缩,或对市场心态形成潜在利多。
其次,贸易商收购成本支撑玉米价格。随着玉米价格反弹,3月份贸易商的收购成本相对处于高位,对玉米价格有一定支撑。若后续价格持续下跌,将触发惜售情绪。特别是当前高水分粮源逐步出清,粮质改善带动贸易商挺价信心。
利空因素方面,下游用粮企业库存高位、小麦替代优势显现以及深加工行业亏损压制玉米价格上涨。
首先,是用粮企业库存高位。目前华北地区下游深加工企业库存天数攀升至18.8天,较3月下旬增加平均增加1.5天;饲料企业现货及合同库存普遍可维持45-60天。下游用粮企业库存高位,对粮源采购积极性不高,导致产区走货滞缓。
其次,深加工企业亏损加剧,开工率承压。玉米淀粉加工利润持续恶化。截止4月11日,行业理论利润为-78元/吨,山东地区亏损已经扩大至132元/吨,部分企业已通过降低开工率减少玉米消耗量,深加工需求环比下降制约玉米价格上涨。
第三,小麦替代优势凸显。在饲料企业库存高位的同时,小麦替代优势也在挤压玉米需求。目前华北地区小麦和玉米价差在100元/吨左右,而南方市场小麦和玉米价差收窄至50-80元/吨,进一步挤压玉米饲用需求。
第四,中储粮拍卖补充市场供应。4月中储粮各分公司持续投放储备玉米,尽管单次拍卖规模有限,但累计效应下有效缓解区域性供应紧张。拍卖粮源价格多贴近市场价,抑制贸易商提价空间。
另外,在麦收前,华北部分贸易商的收购重心将转向小麦,在麦收前仍有腾库需求,为了确保利润和避免5月份的扎堆出货,多计划在4月下旬至5月初出货,也对玉米价格形成利空。
4月中下旬,华北成多空博弈“主战场”
作为全国玉米流通的核心枢纽,华北市场的供需动态对全国行情具有风向标意义。4月中下旬,该地区将面临两大矛盾:
供应端:麦收前腾库需求(约50天窗口期)与贸易商低价惜售心态的博弈。
需求端:下游用粮企业库存高位与深加工亏损导致的采购缩量的平衡。
预计华北玉米价格将在2220-2280元/吨区间窄幅震荡,涨跌幅度不超过30元/吨。东北市场则受港口价格联动影响,或在2150-2200元/吨区间波动。
总之,4月中下旬的玉米市场多空因素交织下难现单边行情。在玉米市场供应关系仍显宽松的影响下,玉米价格以窄幅震荡调整为主,涨跌幅度不超过30元。东北市场则更多受港口价格影响。市场的下一步变化,可能需要等到5月新季小麦上市,或政策面出现新的信号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