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声称与中国的谈判正在进行,并表示已与中国最高领导人通话,但是中方随即予以否认,称“双方没有就关税进行任何磋商”,并要求美方停止制造混乱。
尽管谈判进展扑朔迷离,但在农业领域已有部分缓和迹象。报道称,中国近期豁免了部分美国医药产品的高额关税,同时业界流传出一份包括疫苗、化学品和航空发动机在内的131项商品豁免清单,尽管该清单尚未获得官方确认。
这一动向表明,中国可能在扩大豁免范围,尽管目前并未涵盖农产品(如大豆),但是仍然有助于缓解美农产品出口压力,从而支持芝加哥大豆期货上涨。
特朗普方面则继续强调关税作为谈判筹码的作用,表示开放中国市场将是“巨大胜利”,虽然他也承认中方并不热衷于市场自由化。
在美国与包括日本、韩国和瑞士在内的其他国家谈判过程中,农产品开放也被频繁提及,日本考虑增加进口美国玉米、大豆以及大米即是一例。
这种多边谈判动态,可能加剧农产品市场的剧烈波动,特别是玉米、大豆及相关加工品的出口走势将受到直接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会议期间,多国财长表达了对关税风险的担忧,认为若局势未能及时缓解,全球增长、就业及民众生活水平将遭受冲击。农产品作为受关税政策直接影响的敏感品类,尤其容易成为各方博弈焦点。若贸易紧张加剧,美国农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价格波动也将加剧。反之,一旦豁免范围扩大或关税下调,短期内可能带动农产品出口反弹,但全球供应链调整仍需时间。
总体来看,美中之间不确定的谈判状态,以及美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频繁的双边接触,使得全球农产品市场面临政策变动频繁、供需预期动荡的局面,未来几个月,农产品价格和贸易流向将高度依赖谈判进展和政策兑现情况。